<menu id="0k800"><strong id="0k800"></strong></menu>
  • <nav id="0k800"></nav>
  • <menu id="0k800"><tt id="0k800"></tt></menu>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農機 > 正文

    做強現代農業 筑牢黑土糧倉——豐收節前,看吉林如何種好糧

    2022-09-19 15:51:00   

    9月的松嫩平原秋高氣爽。在第五個農民豐收節即將到來之際,吉林的田野間已泛起金黃,玉米長勢喜人,一派豐收景象。

    吉林省已連續多年實現糧食穩產增產。近年來,吉林省做強現代農業,見證農業生產從“小四輪”到智能農機,從“靠天吃飯”到科技種田,從賣原糧到打品牌,農業綜合產能愈發穩固,科技應用顯著增強,經營體系加速變革,黑土糧倉筑得更牢。

    智能農機漸成主角 農田耕作更快

    吉林省梨樹縣農民韓鳳香所在合作社的農機倉庫里,一臺臺大型玉米收割機、智能拖拉機已準備就緒,就等著秋收大干一場了。

    這幾天,韓鳳香在地里查看莊稼長勢。她扒開一穗玉米,粗大的玉米棒子上露出金黃的籽粒?!斑@玉米長得飽滿,收成不錯?!彼f。

    今年吉林省降雨充沛,西部易旱區和中東部坡崗地作物長勢好于往年,農業干部和專家表示,全省糧食生產有望再獲豐收。

    近年來,吉林省糧食生產持續實現穩產豐產。特別是今年,好收成來之不易。年初,吉林中部糧食主產區出現疫情,正值農民備耕生產期。受此影響,公主嶺市雙城堡鎮種糧大戶王顯武今年整地備耕比往年推遲了幾天。但兩臺安裝著無人駕駛系統的拖拉機發揮了大作用?!鞍滋旌谝苟寄芨苫?,6000多畝土地,不到10天完成播種?!蓖躏@武說。

    undefined

    吉林榆樹農民應用無人駕駛拖拉機進行備耕生產。(記者薛欽峰 攝)

    今年春耕期間,吉林農業部門防疫、保春耕兩手抓,打通農資供應堵點、保障農民返鄉春耕、成立春耕生產綜合服務指導組……“確保了農時沒耽誤、農戶沒落下、農田沒撂荒?!奔质∞r業農村廳廳長汪學軍說。

    今年8月,汛期以來的持續降雨導致多地農田積水,發生蟲害概率增加。吉林農業部門成立15個排澇指導小分隊,派出19余萬人次技術指導人員,排了277萬畝農田的積水。

    為及時防蟲,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亮兵鎮古樹村種糧大戶闞兆元使用無人植保機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20公頃玉米的農藥噴灑工作。闞兆元說,這比過去人工噴藥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遭受蟲害的風險。

    undefined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農民駕駛農機進行秋收作業。(2021年10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記者張楠攝)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植保機、智能免耕播種機等裝備正在黑土地上正廣泛應用。耕作效率大幅提高,也提高了農業抗風險能力。

    近年來,吉林省通過完善農機購置補貼制度,示范推廣農機新裝備等措施,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進程,加快實現農業生產裝備現代化。從小四輪到大農機,再到智能化農機,吉林省見證了黑土地農機現代化的不斷發展。

    目前,吉林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92%。2021年,吉林省糧食產量首次超過800億斤,現代化農機裝備功不可沒。

    數字化賦能 糧食生產更穩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

    近年來,5G通訊、遙感等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推動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開展新服務。如今手機、電腦成了新農具,數據成了新農資,數字農業正為保障糧食安全發揮積極作用。

    在四平市鐵東區小塔子村的永發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該村各個地塊的農業氣象信息,社員們正為秋收做準備。這兩年,該合作社利用數字農業管理系統,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探索“智慧農場”生產經營模式。

    “我們通過‘吉農云’系統對耕作任務下達、農機調度、農機作業質量等進行管理,保證田間管理的每個環節都有科學的指導方案,摒棄了過去單純憑經驗的生產方式,使農業生產更有保障?!焙献魃缲撠熑送醮笥抡f。

    undefined

    今年8月,數字農業技術企業在長春農博會上參展。(記者薛欽峰 攝)

    “吉農云”是吉林省農業部門指導建設的農業農村數字云平臺,已在吉林各地廣泛應用。利用這個數字化平臺,農民可及時獲取有關農業生產的全方位指導,實現糧食生產科學化、精準化。

    如今,吉林省有眾多涉農企業圍繞數字農業與數字鄉村建設,開展數字技術在農業全產業鏈中的應用。

    臨近秋收,吉林省漢安益農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忙碌起來。只見工作人員在電腦上點擊具體縣鄉位置,當地耕地土壤墑情、土壤成分、氣象狀況等各種農業信息一目了然。公司總經理于娜介紹,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將具體地塊的農業信息匯總,經專家分析后,為當地農民提供最科學的秋收方案,最大限度保障糧食生產科學高效。

    近年來,隨著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寬帶”,吉林省正在探索一套符合省情的數字農業農村建設運行模式,打造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云碼村社”一體化應用服務體系。

    undefined

    2021年10月12日,在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農民駕駛農機收割水稻。(無人機照片,記者張楠攝)

    在白城市鎮賚縣大官村,英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里高倍變焦攝像頭、溫度濕度傳感器等裝備一應俱全?!巴ㄟ^查看手機軟件,地里的情況實時掌握,還能通過系統訂購農資、銷售糧食,種地越來越省心?!焙献魃缋硎麻L任志國說。

    目前,吉林省完成9個市(州)123個“數字村”試點建設?!凹r云”平臺注冊人數40余萬人,提供農資保供服務近400個村。

    品牌化經營 農民收入更高

    近年來,吉林省以現代農業發展為引領,重點推進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建設。不斷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促進農業三產融合,帶動農民致富,鄉村振興。

    今年8月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上,琳瑯滿目的農產品包裝精致、品牌亮眼,讓人目不暇接。不少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的大米、雜糧雜豆等品牌農產品,正通過線上線下賣向全國乃至世界。

    在有著“玉米之鄉”美譽的全國產糧大縣公主嶺市,鮮食玉米、玉米面條、龍須茶等品牌農產品逐漸被消費者所熟知。

    眼下,鮮食玉米早已進入收獲期。在公主嶺市朝陽坡鎮的德樂農業合作聯合社,一車車剛從地里采摘回來的鮮食玉米被送進加工車間,經過剝皮、清洗、蒸煮、包裝等工序,即將運往全國各地的商超。

    undefined

    德樂農業合作聯合社加工完成的鮮食玉米。(記者薛欽峰 攝)

    這幾年,鮮食玉米成為公主嶺市農業品牌發展的一張“金名片”,當地年產鮮食玉米超4億穗,產值達14億元,產品銷售至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帶動當地5000余戶農民增收。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過去糧食大多以原糧賣到全國各地。吉林省位于“黃金水稻帶”“黃金玉米帶”,盛產高品質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但過去農業企業和品牌“小而少”,好糧食賣不上好價錢。

    近年來,吉林省全力打造“吉字號”農產品品牌,帶動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等快速成長,吉林大米、吉林玉米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市場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大幅提升。

    undefined

    2022年9月16日,來自吉林省各地的品牌農產品在四平市參加展覽。(記者薛欽峰 攝)

    例如,經過多年打造,“吉林大米”品牌已成為吉林省糧食產業的一張“金字招牌”,吉林省中高端大米產量比十年前翻一番,帶動吉林稻農增收超10億元,好糧賣好價,農民收入提高,促進了鄉村振興。

    2021年,吉林省印發的《關于大力促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重點鼓勵農民合作社建立農產品質量標識制度,提高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并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開展直供直銷和“農企”對接,不斷完善農業經營體系。

    目前,吉林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超2000個,全省累計納入省級平臺追溯管理的品牌農產品生產主體800多家。

    來源:新華社
    編輯:牛姣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sxczwljt.com
    天天夜夜国产
    <menu id="0k800"><strong id="0k800"></strong></menu>
  • <nav id="0k800"></nav>
  • <menu id="0k800"><tt id="0k800"></tt></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