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0k800"><strong id="0k800"></strong></menu>
  • <nav id="0k800"></nav>
  • <menu id="0k800"><tt id="0k800"></tt></menu>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這頂草帽記錄他26次援非歷程 ——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海江波教授

    2022-08-19 18:16:07   

    111_副本.jpg

    海江波在展示他的草帽。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222_副本.jpg

    圖為海江波在非洲工作時留影。

    受訪者供圖

    如果既定計劃不變,今年9月,海江波將同另外7名專家啟程前往佛得角,開始自己第27次非洲之旅。他將在佛得角工作3年,圍繞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蔬菜種植土壤培肥與管理、畜禽病害綜合防治等方面,交流分享農業技術,幫助當地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辦公室里,海江波珍藏著一頂簽滿非洲朋友名字的草帽,這頂草帽伴隨他走過廣袤的非洲大地,見證著他步履匆匆的足跡。在陜西楊凌,記者見到了這位“草帽教授”,聽他講述自己在非洲難忘的幾千個日夜。

    一次執教結下不解之緣

    2003年,正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從事高效種植模式研究及教學工作的海江波,獲得了前往埃塞俄比亞農業部執教的機會。而這1年的經歷,讓他從此與非洲結下不解之緣。

    回國后海江波回到教學崗位,其間,他曾前往日本東北大學、瑞典哥德堡大學等高校訪學,開展循環農業、碳稅與農田碳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近20年時間里,海江波始終不曾間斷對非洲農業經濟、資源、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與探索,他一次次參與援非,從埃塞俄比亞到坦桑尼亞、從肯尼亞到馬達加斯加……一次次將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農業品種、技術、管理模式等成功經驗帶到非洲。

    在食物主要以木薯、芭蕉為主的喀麥隆,水稻是當地進口量最大的農作物之一,但當地長久以來卻缺乏自主栽培水稻的習慣。海江波帶領團隊有針對性地測土配方施肥,花大力氣防控蟲害鳥害,最終成功在當地近兩公頃的示范和展示田里,創造出每公頃7噸的產量,這樣的結果讓團隊興奮不已。2014年前后,當再次前往喀麥隆時,海江波還帶去了西瓜種子,“一位當地農戶種了15畝西瓜,最終,通過我們的科研力量和當地勞動力,成功讓西瓜打入了本地市場?!彼f。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提出,中非之間友好合作前景更加廣闊。在海江波看來,中國“授人以漁”的方式,讓中非農業合作成為當地民心所向、眾望所歸的陽光事業?!胺侵迖覔碛胸S富的自然資源,溫度和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發展潛力很大。但同時,這里農業基礎條件較差、技術水平較低,這二者間的矛盾客觀上也為我們團隊開展對外合作、推廣農業技術提供了機會?!焙=ㄕf。

    因地制宜提高農業技術

    經歷過多次援非,讓海江波愈發意識到“因地制宜”4個字的深意——想要幫助非洲不同國家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必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結合當地不同的氣候和環境因素想辦法,出方案。

    玉米是坦桑尼亞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之一,但當地玉米品種與中國國內品種卻存在不小差異。海江波說,坦桑尼亞人食用玉米居多,主要種植黏玉米。前往坦桑尼亞之初,海江波曾帶去一些玉米品種,產量雖然不錯,但品種的適應性卻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國內玉米苞葉較薄,頂端會外露,坦桑尼亞的雨季很長,國內品種的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就容易產生霉爛問題。此外,鳥類啄食、病蟲害等因素也會對玉米的生長造成破壞。如何改良玉米品種,使之能夠適應坦桑尼亞的生長環境,成為海江波彼時的首要任務。

    回到陜西后,海江波一次次地反復進行試驗,力求提高品種的適應性?!拔覀儗iT開墾出一片土地,在管理方式上也模擬非洲當地狀態?!惫Ψ虿回撚行娜?,海江波說,當他再一次帶著幾款國產黏玉米品種到坦桑尼亞試種時,產量喜人,品種抗病性也有了明顯提升。

    鼓勵學生了解真實的非洲

    2017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非洲研究中心與非洲國家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展開深度合作,圍繞“一湖”(維多利亞湖生物多樣性及流域污染)“一河”(尼羅河水土流失)“一岸”(地中海南岸貿易)“一洋”(印度洋島國植物資源綜合利用開發)”開展研究,先后同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科摩羅、馬達加斯加等國家建立合作關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江波過去3年里無法像之前那樣頻繁往來于中非之間,他與團隊只能借助線上平臺面向非洲當地提供技術支持?!拔覀儙缀趺總€星期都會進行線上會議,持續進行著援非工作的推進。我們都在期待著相逢的那天,非洲有很多我們的老朋友?!焙=ㄕf。

    面對學生,海江波是良師也是好友。他不僅重視培養學生的科研技術能力,還常常鼓勵學生多掌握幾門外語,以便面向國內外進行學術交流,了解行業最新動態。近年來,海江波有30余名本科畢業生經他推薦出國深造,其中絕大部分在畢業后又回到祖國,入職高?;蚩蒲性核?,繼續為農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而非洲,始終是海江波放不下的牽掛,他也會鼓勵自己的學生多去非洲走一走,看一看,去了解真實的非洲究竟是什么樣子?!皩芏嘀袊藖碚f,非洲其實是一片熟悉卻陌生的土地。這里是一片大家并不真正了解的熱土,甚至對其存在著刻板印象。然而,這里不缺機會,也會為高素質人才提供成長空間。希望有更多青年人才愿意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讓我們一路同行,將更多先進的技術、更多豐收的喜悅帶去非洲?!焙=ㄕf。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王婕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www.sxczwljt.com
    天天夜夜国产
    <menu id="0k800"><strong id="0k800"></strong></menu>
  • <nav id="0k800"></nav>
  • <menu id="0k800"><tt id="0k800"></tt></menu>